8/27/2015

27/8/15 投資日誌 收租股與收租佬



以下是價值投資者與90後投資日記的對話,談及收租及持有收租股的情形。並感謝他為我帶來新觀點"派息主導權"。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上午2:24
        怎看買收租股雖無借錢,但公司已為你借,但借得更穩?豈不是更佳作收租之用。


RkwC2015年8月26日 上午9:21
我覺得買收租股的最大問題是,回報不似收租般直接。收租股要視乎公司的派息政策,資本積累在公司也要看市場給予甚麼的價錢,多數都有折讓。收租就可以直接落袋,賺一蚊得一蚊。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上午9:44
香港各大的收租股算是租金穩定上升,取希慎純收租作例子,派息連年上升。
當然,租金(未計公允值)會留些重建及發展,擴大收租基礎。
關於權益增長,我只會聚焦在財表上,懶理市場什麼價,價格是市場講,價值才是公司付給你。
同意這觀念嗎?


RkwC2015年8月26日 上午10:27
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必需要是長期擁有公司才能夠體現當中的價值。而且都不能說懶理市場的價格。知道市場的價格和價值才能作出比較,及在適當的時候進退。

以希慎為例,現在市場給予的 PB 是 0.5,你可以在市場上用 $0.5 買入 $1 希慎的資產 。同時間,也可以說成是每留 $1 在公司,市場只是願意用 $0.5 來購買。

無錯,你留在希慎的 $1 資產會隨著希慎的發展而得到提升。但只要市場對希慎的折讓沒有改變。你留在希慎的權益始終都會有一個折讓。除非你能夠等到市場希慎的折收窄至1。否則你當你要套現這筆留在希慎的權益時,你始終都要接受這樣的折讓。

這也是我之前所說的,要視乎市場的價錢。同埋視乎公司的派息政策。想想,如果希慎將所賺的都全作派息,你轉個頭用這筆股息,在市場上用 0.5pb 買回希慎,這是多好的事情。但這亦是買收租股的問題,小股東不能決定公司的派息政策。如果佢要100%將盈利留在公司裡,都沒有辦法。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上午10:58
雖然我不認同,但真心謝你耐心解答。
我是極長線投資者,我不理會市場價格。當然我買入時清楚自己用$0.5買入$1元資產。
當我用了$0.5買到這$1元時,真美妙,即使公司長期股價停留,我更可以長期買入這半價貨,除非我買的是偽貨,但顯然無可能。

希慎的 $1 更會隨發展增長,這顯得這$0.5更不可思議。
關於派息政策,我更不在乎。
第一,以這10年紀錄,無可能推斷停派息,大股東亦無動機如此,派出來,對自己更有利,因平貨就在眼前。
第二,若真不派,但這業務屬收租,現金流肯定存在,公司真的不回購,除非管理層是蠢才,否則肯定找到項目比5折更好,價值還可更理想。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上午11:09
只要價值在提升,沒有退場需要,如巴郡,真有股東可以持有一世,並沒收到息,當然他們知道公司並且因缺乏現金流,希慎道理一樣。
主席有時是刻意不提升價格,因他更聰明,為何要改變股價,長期有折讓地買。
如果他要體現,根本一天已可以,如長實重組手段,或只要有天主席賣走希慎廣場,換取現金,即時股價可倍升,我敢講,希慎廣場要賣,肯定有市場,市場造價不是半折,更有溢價。
置富賣二線商場,盈暉台,有價有市。
領匯三線商場,有價有市。


RkwC2015年8月26日 下午12:22
我說錯了,接受折讓是沒有問題。折讓買入,折讓賣出,其實都是一樣。可以忽略中間錯的一段。一開始能夠用 $0.5 買入 $1 資產也確實很好,我想這正是收租股最好的地方。

但派息政策我認為對投資者來說確是重要。我的理解是如果派息是 0%,那保留利潤對於小股東來說,只是 $1 換 $1。但如果 pb 是 $0.5。派息 $1,用同樣的資金,就可以買多一倍的權益。這對投資者有利。收租股的問題是在於投資者沒有不能自主決定派息的政策。自己收租就可以完全掌握收入的分配。

我絕對不是說希慎不好。我也很喜歡希慎的業務模式,又有穩定的現金流。看到之前太古賣又一城,我也肯定賣希慎廣場會有溢價。

我只是不認同價值兄所說,認為派息政策不重要。我認為作為投資者,能夠從投資中得到一定的現金流是很重要。如沒有這樣的現金流,難以長期持有優質的資產。如巴郡,如果股東中間等錢洗,因為巴郡沒有現金流,而要在早期賣走部份巴郡豈不可惜。作為一個投資者,除非真的已經有很穩健的基礎,否則還是不能斷定中途退場的可能性。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下午1:51
雖然我如此說,其實我持有的資產有大量派息基礎,你看我Blog的10大核心股便知曉。

你亦懂派息0%不利,其實大股東同樣企在我們的利益立場,他怎會不懂這道理,他有足夠動機派息。我同意派息的主導權在公司,當然亦不代表公司不派,公司同樣是聰明人。


價值投資者2015年8月26日 下午2:01
當然萬一萬一不派又如何,很少人持股是一隻,我的核心亦有10隻。
反而大部人收香港租,做收租佬,反而是一間,遇上租霸的危機比持十隻核心股不派息機會更大。


RkwC2015年8月26日 下午3:38
對,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這就是自己收租和收租股的最基本分別。自己收租主導在自己度,收租股主導權則在大股東處,這會有潛在的風險。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像價值兄一樣,適度分散投資。同樣地,公司的槓桿比率也不是可以由我們控制。



40 則留言:

  1. 其實買收租股要十年長線來計算,才會體會當中的樂趣。以在港收租股的物業來說對比起個人所買物業會優勝,以及某一些收租股也會不定是檢討物業的價值來進行換貨。
    以個人來說比較喜歡內房股,因為他們是一直在增長,以及在增長的同時在不斷增加資產作收租,市場足夠大。
    相信在往後十年,以香港做代表的藍籌地產股會換成內房股。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二者的經營模式不一樣,國內多似工廠式發展,收租模式未成熟。
      香港如新地較平衡,著重發展與收租,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刪除
  2. 為何不能夠相輔相成呢,記得施永青亦都是用4-3-2-1的資產分佈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二者從同一水平發展,我贊成分散多元。
      若不是如此,一方充滿泡沫,我肯定以價值出發。

      刪除
  3. 多謝價值兄分享,未知價值兄對REIT的看法又如何?房託比收租股更直接,他們會要求每年維持一定的派息率,而且像領匯等同時有未來發展收購空間,可謂一石二鳥?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收租股非將全部派出,用來發展更佳。
      我未清楚個別的REIT的估值,但我只持小量REIT,如領匯,冠君,但大部份持有是發展及收租股。
      看ROE,這是複式來源。
      領匯的情況比較特別,它開始用槓桿及建商廈收租。

      刪除
    2. 我需要綜合平衡,但以我現時手握的,REIT只佔少數,證明我明顯的取態。
      但最近這年通過一些條例,REIT的發展彈性確實加大了。
      當一通過,如領匯即刻出手,一年內做了幾單大Deal。

      刪除
    3. 多謝價值兄分享。REIT來說,小弟都係睇中領匯、冠君。領匯最近動作頗多,小弟的一位師姐進了這家公司管理中國大陸方面的發展投資,加上自己買地起樓,十分進取。冠君就是觊觎其中環寫字樓及朗豪坊,兩者都是優質核心資產。最近又買入了越秀房託,手持大陸優質物業,股息率高。

      刪除
    4. 領匯及冠君在港算是最高質素的REIT。
      買地起樓拍住南豐,強強合作。

      刪除
    5. 我在想 Reit 的派息政策是鎖定的,要派九成以上。加上市面上的 reit 大多有折讓。如前所說,可以用新派息買入折讓資產,這對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很有利。

      刪除
  4. 你又識分散投資十幾隻股, 咁人地收租又唔識買多幾間收租?
    我都說過, 要以收租生活, 最少要有三個物業, 一間自全二間出租, 而自己收租物業, 可以自行控制借貸, 而收租股你無話事權 !
    不過依家先來買物業收租已是少少遲, 因為物業價格已升幾倍, 可以跌一半都唔出奇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散股票,基本人人可以。
      講真香港層層樓都500萬,不是很多人可分散,我識的朋友是,當然不排除少數可以,但極其量是一間起二間止。

      刪除
    2. 這是普遍現象,大家可以訪問下身邊朋友。

      刪除
    3. 另外想提自行控制借貸,這又返回,你信公司專業團隊抑或自己,人家個個對宏觀經濟及租務熟悉,債主又睇樓盤數,肯定睇得好緊,誰穩陣,一退潮便可以。

      刪除
    4. 現在在香港的買樓成本也很高了。既然在香港買物業收租已經遲,那就更要考慮其他的投資工具。收租股也的確是很好的代替品。少少的資金已經可以買到優質的物業和專業的團隊。

      刪除
    5. 我信自己多過信個D乜專業人士 :)

      刪除
    6. 大家的選擇不同。
      我不敢高估自己能力,我就選擇低槓桿,超人都選減槓桿。

      刪除
    7. 我持有二隻的核心,信置及新地,財務極為穩健。
      大家想要要進取,要保守,亦是每人選的路不同。

      刪除
    8. 我同Ricky 物業組合極唔同, Ricky 係 young [REITS], 大膽進取髙貸款, 而我係 old [REITS], 無欠債有現金儲備, 但唔會點搞新 project, 只靠加租金來增加現金流; 香港物業升價已有限, 不過大陸物業睇來還有得升.

      刪除
    9. 當然無槓桿在退潮時更易輕身上路。
      適當時條,還有些緩衝區進取點。

      刪除
    10. 年紀大了,每事學懂穩字行頭!

      刪除
    11. 就係, 後生仔輸得起, 最多從頭來過, 不過老人家就輸唔起, 你唔好叫我再出去打工, 哈哈 !

      刪除
    12. 基本上有資產,又懂風險識別,管理好風險,資產只會慢慢爬升,很難返轉頭。

      刪除
  5. 這個話題真是很有趣。我想也要看投資者自身的情況而去選擇。正如野鴿子兄的留言所講,其實都係各有好壞,沒有一定的好,一定的壞。我們只是需要知道當中的利弊,再去判斷選擇是買收租股或自己收租。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但分析下,比較下,無妨!
      俗語說,知己知彼。

      刪除
    2. 無錯,就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哈哈。

      還是謝謝價值兄帶出這個話題,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話題。

      刪除
    3. RC兄係買樓收租的表表者,而價值兄的策略是買股票,兩者加起來又有點新火花,有趣!

      刪除
    4. Blog是一處思維碰撞的地方。

      刪除
  6. 如果有足夠資金,why not both?

    對小投資者而言,或許沒有選擇的餘地,投資物業的門檻相對較高,小型住宅首期已經要數十萬 (當你有辦法9按再租出),工商舖入場門檻就更高,並非人人有資格自己買下作收租之用。如果是勉強用盡所資金All-in 一個物業收租風險亦非常高,需要極有膽識。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每樣投資秤一下,哪裡價值高,風險穩。

      刪除
  7. 多謝分享,我自己持有不少置富,低PE,低PB,高ROE,高Yield。
    其實我覺得買樓收租並非肯定著數,開支如管理費、差餉、物業稅、樓宇維修等不少。若遇上租霸就更麻煩。層物業也沒有Balance Sheet及P&L 給你分析其未來升值潛力。反而若選中了一隻好的收租股可能更化算。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的分析可以理解。
      但我清楚人家愛槓桿而買實物,這是風險回報問題,我自問無此膽量。

      刪除
    2. 我會耐心等待加息開始二年內的資產反應。

      刪除
    3. 槓桿投資心理壓力很大,投資最緊要心安,攪到訓唔着覺就無謂。

      刪除
    4. 有人選擇博,我一般等個個驚,個個話無前途,我才慢慢買,其實這時風險才是最低。

      刪除
  8. hi,我最近留意 REITS,google 希我來到。
    RIETS 或收息股現在大析讓,析讓幅度大得難以理解。
    我還想問樓主,你對選 RIETS 會以甚麼來比較優劣?

    而我找一些 RIETS 的年報,發覺 REITS 的管理開支相當驚人。
    如 778,收益 (收益中絕大部份是租):1882148 ,而可供分派收入: 884570 (收益的47%)。開支是否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當我想找一些收租股如 14。我發覺比較難和 REITS 簡單比較。請問樓主覺得兩者如者比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仍會留意股份派息及包括公允價值的盈利能力。
      我不會因Reit而特別減低對像股票的要求。
      我本身亦持不少地產股及Reit。

      刪除
    2. 開支肯定重要,只要有損權益的因素特別注意。
      14差不多是全收租股,各方面比較不難,年報透明度很高,明顯分別只是受限的派息比率。

      刪除
    3. 今早再比較兩者數字 778 vs 14,不知小弟的想法是否正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10/LTN20160310549_C.pdf (778 report)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08/LTN20160308128_C.pdf (14 report)

      778 列出有關派息的因素
      收益 : 1882148
      物業營運開支: -517076 (收益的 27%)
      借貸成本: -265784 (收益的 14%)
      所得稅開: -196460 (收益的 10%)
      可供分派收入: 884570 (收益的 47%) <= REITS 全數派息
      資產總值: 36707664

      14 列出有關派息的因素
      營業額 (我假設等於收益): 3430
      物業支出 : -414 (收益的 10%)
      行政支出 : -234 (收益的 7%)
      財務支出 : -204 (收益的 6%)
      稅項: -438 (收益的 13%)
      經常性基本溢利: 2283 (收益的 66%) <= 有 1394 來派息
      總權益: 71368

      我曾聽有師用 可供分派收入 / 總權益 來比較REITS,因為這已考慮到成本,。 778 是 2.4, 14 是 3.2% (經常性基本溢利 = 可供分派收入 嗎??)。 我這種比較會否過於粗淺?

      刪除
    4. 我同意你這樣拆解開支。
      關於可供分派/總權益,我同意這樣計算,因希慎的經常性溢利已撇除重估,大致上跟Reit的可分派有很大程度的關係。
      特別是希慎帳目較簡單,跟Reit大致同樣靠穩定租金收入,當然希慎亦有些增值性項目影響派息水平,我不太熟悉778。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