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16

8/12/16 投資日誌 友邦,翻撻!


今日繼續留意地產股,整體弱勢回升,買不到,等一下。

下午成盤,原來是友邦,買入小量,講開有段古。

我第一次買友邦正是IPO,一持便數年,在15年中全數沽出,利潤是二倍左右,印象中招股未夠$20。清楚我的都知道,我甚少沽貨,一年可以一次賣單都沒有,那時的所謂大時代曾沽出數隻,AIA是其中一隻,原因非盈利倍升,如果是值,即使升10倍,我可以持有至永遠。順帶一提,當時沽出亦有帳面大跌的蝕本貨。

此股一向極為強勢,$18-55,基本是無回頭,我一直有觀察其業績,有人稱它為股王,老實講,當時我即使持有,我亦不太認同,在我心目中誰是股王,騰訊才配,以盈利,領導地位,增長持續性,可塑性,影響力。

當然,它能有倍計升幅,它並不是弱者,這可肯定,我一直認為它估值昂貴,即使年半後再買入,低10-20%,同樣貴。講友邦,真是可以講很久,今日講少少。

我很奇怪,一般公司公布業績,一般喜歡話賺幾多,多厲害,你很少聽此話在友邦身上,通常都話保費收入增長,新業務價值增長迅速,我反覆問自己,盈利重要抑或業務數據重要,我偏向認為盈利是重要,這是構建價值的基礎,當然我清楚它的盈利是由怎組成,有什麼是投資者看漏,盈利是製造價值的關鍵,但我希望更了解其業務數據隱藏的價值,我有否忽視或忽略。

下次有機會再講它的優點。







29 則留言:

  1. 我反而會著眼內含價值同新業務價值,盈利有時太波動
    譬如內險咁,規定新單的成本第一年就計哂入損益表,冇得分開逐年攤銷,變相開越多單越蝕錢,反映唔到實際情況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多謝你對開支的見解。
      當然所有開支的計算亦已保守為原則,我仍要向大家學習更仔細的會計的處理。
      但我並不太擔心,尤其友邦保單龐大,兼歷史久遠,這會抵消這影響。
      我反更注重負債方面的處理,這影響才是深遠。

      刪除
  2. 我10月31日於48元入貨,但有幾位網友(包括閣下勸我沽出),我就順從民意,持貨僅一天就沽了,賺了580元,還避過高位被綁,忘了向價值兄說聲多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現在我仍覺昂貴,但有些因素我會決定買入,首先,友邦是成份股,我不想組合表現太偏離恒指,當然,我亦會顧及公司質素。
      另外,我喜歡其主打市場,東南亞。

      刪除
    2. 我都知這支股票是好股,但股息太低,以我性格買了也無心機坐貨。

      刪除
    3. 我不清楚它會否再跌,但我有興趣$40附近再增持,但整體我不會買入太多,我還有很多不是太了解,包括息率及匯率。

      刪除
    4. 我完全明白息率的考慮,這是我組合中屬較低的息率,我希望有些東西可彌補,但現在顯然未足夠,我仍在努力觀察。

      刪除
  3. 友邦D業績報告我好少睇,只要我知道佢地係行緊個套「夢想」既制度,就好少會出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咁厲害,夢想制度,做生意實賺,我都想。
      保險業其實一樣有些系統性風險,計錯數會死人。

      刪除
    2. 系統性風險條數我唔係太識,我淨係知好多後生都入行做保險,然後第一張單就係爸爸媽媽,之後到親戚朋友,賣保險幫到人又賺到錢,幾咁偉大又神聖既工作。

      刪除
    3. 保險真係講實際需求,我後生又買保險,因無法承擔風險,現在已不太需要。

      刪除
    4. 買左保險,無法承擔風險?你指保險幫唔到你降低風險嗎?
      我都覺得買保險甚至買任何野都要講實際需求,的確無錯,保險經紀就係創造需求既人。近來我都打算買份危疾保,姑媽話買左就唔好預要賺佢錢,當係埸賭博,無大病就當買左個平安,真係有事都叫做有D幫助。

      刪除
    5. 當你的財富能抵受風險便不需買保險,這是很奇特的想法。
      打個比喻,如有些保險是保障你住院有現金保償,我便不需要,因我的財富或現金流足以付帳,你要記住,保險公司不是提供免費午餐,你是需付出成本。
      又作個例子,有些綜合企業,旗下設保險公司各子承擔保險,其實你便是這間綜合企業,還需要在外買保險?

      刪除
    6. 當你的財富愈大時,你所承擔風險能力愈強,這時便可因應環境作對應。
      你估李嘉誠或巴菲特有沒有幫自己買人壽保險或意外險?

      刪除
    7. 我同意你姑有對賭成份,但從保險公司角度便不同,當佢個量夠大,便賺硬客人錢,除非他們計錯數,或不理風險。
      如你負擔重,如有子女,財富不足抵消風險時便需要保險,因人而異。

      刪除
    8. 如果我大把錢,我都唔會去買保險。我買就係因為錢又少,出左事屋企又未必負擔得起,我依種就係現今最普遍既情況,而非李、巴同價值兄有一定財富應付危疾之餘,仲可以保證一定有穩定現金流流入。再講,現今危疾費用高昂,付出三四萬買個平安還是攞去創造現金流既決定,就只在於你會唔會出事,說到尾,又係賭一鋪。依個賭,唔係同保險公司賭,公司就一定計曬數賺硬你,係同同你一樣買左依份保險既人賭。講講下公司講到離曬題添,我都持有友邦,共勉之:)

      刪除
    9. 如危疾保險,亦是保障一定金額,在我後生買的,作為例子,只是提早將人壽的額預支。
      現在看回,金額因通脹影響已不多,提出預支人壽額出來,對我現時財富,足夠拿出來,人壽便給予親人,其實都是同一條數。
      當然,後生時患危疾,應不能支付,要家人籌錢,這便是不能承受的風險,值得買來轉嫁風險。
      我不清楚你買的危疾是否另外賠?詳細保額及保費多少?

      日後有機會多談保險。

      刪除
    10. 我將會持友邦一個較長的年份,未知可否再有以往五年至今的表現。

      刪除
  4. 昨天同朋友聊天, 他說星期一上友邦問保險,開了十多張枱坐滿國內人, 佢本人都無位坐, 無得碌卡親自來, 金額還很大, 勁好生意, 所以我會增持,友邦收到咁多保險金, 假以時日盈利一定不錯.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這親身的體驗。
      禁止簽卡時件,我其實不太清楚詳情,因我不會太關注,我認為是短期影響,尤其是中國政府是防走資,非故意針對友邦或保險行業。
      我仍會留意此事對友邦的影響。

      刪除
  5. 價值投資兄,你好。我在另外一間保險公司工作,嘗試表达一些行內人的看法。aia上市至今我沒有買進,當然錯過了這樣好的一隻股票。過去幾年股價的倍升很大程度是由於國內人在港投保的需求非常厲害。他們買的量多, 還額大。保費超過9位數字的保單 屢見不鮮,紀錄破完一個又一個 。aia股價近日的下跌,大家都知道是由於國內嚴禁國內人在香港投保大額保單,首先是封鎖交保費的渠道,希望控制資金透過保單外流。 我們行內人不知道這是一個短暫性的措施,還是在現有制度上的長期嚴格執行。 我相信以aia agency force傳統的跑數能力(Mdrt or above penetration 最高 ), 內部的競爭文化, 研發產品的能力,及香港整體保险市場續保率仍處於一個高的水平,長遠仍然可以為公司,股東創造收入和價值。aia絕對是一隻具穩定表現,在組合內值得長期擁有的好股票。不過盈利爆炸的亮點始終要看國內生意。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好的價錢可以第一次買入aia,目標價40元左右。 如果現價買進, 股息率較低,整筆性投資意欲不大,月供看來是一個好的選擇。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感謝這親身體驗,讓我更了解保險業!
      我會回應你觀點。

      刪除
    2. AIA一直增長迅速,當然香港業務很重要,但我發覺友邦在東西亞的業務很平均,如新加坡,韓國,印尼,泰國越南,中國大陸等。

      刪除
    3. 我同意友邦內部數據很強,我有意了解更多,不比我較喜愛的平保弱,但我仍未了解業績,會計處理,資產結構的不同。
      我同意買入友邦的價格傾向保守,以及息率等總總考慮。
      我亦會在$40附近再增持,但強調整體不會買得多,這亦出於了解未透徹及估值因素。

      刪除
    4. 除友邦外,我還持多隻保險股。
      不過,我不是保險迷,我較愛銀行,還要是愛很多。

      刪除
    5. 喜兄的行內意見真值得參考,40元買入真係要d時間等待吓。 榭

      刪除
    6. 雖然無人知跌幅,但我同意保守操作。
      $4-5波幅唔係好出奇,你看今日D賭股。

      刪除
    7. 對,動輒跌成7%,可能下星期便有保險股的黑天鹅出現。 榭

      刪除
    8. 我唯一擔心是對市場息口及匯率波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