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17

11/2/17 投資日誌 你持有多少加息受惠股?



你持有多少加息受惠股?何謂加息受惠股,真是難介定。

從很多資料所說,銀行及保險股屬這類,究竟是真或假,事實是否如此,我不是很清楚,我還要再三研究下去。

關於銀行,大多認為這可擴闊息差,而事實上實施低息政策時,銀行確實在業績顯示這相反情況,即息差收窄,事情亦有些眉目,我希望更深入理解箇中道理,當然加息時亦要配合經濟情況而論。

關於保險股亦有相似道理,大家又懂得原因嗎?

在我個人組合,我持有大量被人視作風險極高的金融股,我很喜歡金融股,亦因其天生優勢及經濟地位,到現在為止,在港上市的銀行股,怎樣負面消息,我未見有一間處於倒閉邊緣,即使最差的渣打亦能在股票市場供股獲得資金,最惡劣當然是股東亦不敢提供最後防線。

我持有匯控,渣打,宏利,中銀香港,恒生,工中建等。這在加息周期令組合能抵銷息口受累股,我個人認為REIT及商業信託最值得警惕,REIT在市場極受歡迎,事實上有些REIT亦交出輝煌成績,如房託,其它如港燈,香港電訊那類,我會更為留心。

36 則留言:

  1. 友邦同保誠價值兄竟然冇?質素在宏利之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友邦持有一點,上市時已是支持者。
      保誠一直有留意,但我不想買太多(1手),故未行動。
      其實,我喜歡銀行多過保險,這年來,多數是增持中國銀行,中銀香港,恒生較多。

      刪除
    2. 其實,宏利核心業務不俗,低息環境對佢這5-7年影影響很大(我相信)。

      刪除
    3. 另外,因美息上調對友邦關係非太多,佢市場主要係東南亞,我估港資產約佔3成左右。

      刪除
    4. 我重Big Pan,加息受惠股只有171股恒生,加息受害股就有2隻Reit。

      刪除
    5. 其實,我不太懂REIT,我仍在思考,REIT分零售類及公用類,我試從業績思考更多。

      刪除
    6. 我持有冠君,領匯。
      我沒直接持有公用類的REIT。

      刪除
    7. 甚麼是公用類的reit? reit就是房託吧,香港電訊那類是商業信託

      刪除
    8. 無錯,港燈及香港電訊那類商業信託。
      我會較留意,我同意它有業績支撐,但我仍較小心,我想多研究。

      刪除
  2. 未知版主怎樣看太古?我看一些網評人開始沽出太古,我卻希望慢慢購入,甚至月供,主要有下面一些愚見:

    1 太古大多數利潤都來自房地產,相對穩健。而太古地產亦在新加坡有新發展項目,或許開始發展東南亞新興市場。 
    2 國泰業務主要受到大圍經濟環境影響,並非營運問題,而普遍對國泰之批評亦有欠公允(有航空界人士指國泰管理在行內數一數二)。
    3 香港/大陸對飛機工程、維修依然有很大需求(有飛機就要維修)
    4 如果有細心看看太古的架構圖,可發現期上有一些持股量不過四成新型企業,好像生物科技、生物能源等(EG:Green
    Biologics,),均位於歐美地區,未知未來會否多發展歐美地區業務,分散投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慢慢解答你。
      首先我不太喜歡太古的航空業,管理層亦懂難搞,它的核心業務仍是零售及商業項目。我會逐點回應及加點意見。

      刪除
    2. 1.太古業務主要來自零售商場及寫字樓,地產發展方面較少。除中國外,我較得它較重視美國發展項目,年報亦用上不少篇幅。
      現在它面對零售極大挑戰,多個核心商場銷售表現不理想,主打高檔零售及旅遊,表現明顯不及新地,我會繼續觀察。
      今年業績會顯示其相對平衡多元組合能否發揮作用,它仍有寫字樓,實力相對雄厚。

      刪除
    3. 有些生物企業持股以及steamship雖然屬於太古集團, 但它們是太古施懷雅家族的私伙野:)
      Swire Pacific的持股才是小股東可以買得到的
      另外新加坡太古應該係set up左office, 未有發展項目住

      刪除
    4. 先感謝板主詳細的回復,期待你的詳細分析。

      小伙子你好!我看過架構圖,上述的生物企業是由太古控股持股阿。施懷雅家族有D私伙野都幾吸引!
      http://www.swire.com/en/about/_fast-facts/fastfacts.pdf

      刪除
    5. 2.我持有太古及太地,組合上航空業佔比已屬很細,我對航空認知非常有限。
      航空受多方面影響,包括科技進步,廉航,經濟,油價,成本架構等,在港基本上沒有任何比較同業,我想可從美國及新加坡航空公司著手,特別是美國航空有股神入股,肯定有太學問。

      刪除
    6. 2.關於對沖方面,我較喜歡國內航空不做對沖,油價高時受影響,低油價時亦受惠成本下降,業績太反彈,很易理解。
      我明白對沖的作用,但由於油價佔航空成本很關鍵,無論油價高低,我見不到業績有明顯的受惠,看不到作為本港龍頭的合理的回報。
      雖然國泰非沒有價值,但在我角度,我認為回報不合格。
      最低限度,你不見太古增持國泰,或加重航空投資,如果大力投資,我第一個投反對票,佢應該逐步脫手更該。

      刪除
    7. 3.關於港機,理論上有飛機便有需求,但很視乎整條產業縺是否健康,及服務是否關鍵性及議價力,這幾年的業績可見。
      我對港機了解不全面,究竟在維修,港機處於什麼位置,我們有否受制於引擎商,我對行業有興趣,想知道更多。

      刪除
    8. 我覺得太古不會在新能源放在其策略地位,業務比重很細,佢反而會此刻加大裝瓶及食品方面的投資,我會留意這二個業務佔比會否提升。
      這方面的新能源,交給長建這類型公司做更合理。

      刪除
  3. 其實你這篇文已看得出, 你其實不懂得什麼是價值投資.

    Sorry, 我比較直接, 希望版主不要介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打緊,我其實不是什麼大人物,只是分享一下,我讀書並不多。
      如你更懂價值投資,可分享多點,讓大家學點東西,無價值的文章自會被淘汰消失。

      刪除
    2. 不敢說太懂, 我相信人是一生學習的過程吧.

      利息可加可減, 我相信沒有人可以預測清楚(跟讀書沒關係,即使是經濟學專家, 也不可能準確預測油價, 加息等因素).

      刪除
    3. 而且成功預測到有何用? 利息跟物價跟經濟政治的關係太雜, 沒人可解釋清楚當中的變化. 而當中的變化再影響一些行業發展, 而行業中的公司如何應對當中演變更是不能預測.

      刪除
    4. 所以, 以基本因素投資, 其實不可能依賴預測這一些宏觀因素的.

      長年成功的投資者, 不是因為他們預測市場或宏觀變化十分了得, 而是因為他們可在不用做任何成功預測的情況下, 得到比市場高出很多的回報.

      刪除
    5. 從上而下的思維,如'加息-->所以銀行或保險可以受惠-->所以買行業龍頭便穩陣可受惠', 利用這種單向因果關係投資, 十分危險.

      大多數真正價值投資人(如巴老, Graham, Philip Fisher, Lynch)都是主張由下而上選股, 自有他們的道理.

      刪除
    6. 單向因果關係去投資, 是大多數財演或分析員的建議, 因為此類題材容易寫成文章,大眾容易接受, 可以定期交貨出犒

      刪除
    7. 我喜歡長線投資,亦是不喜歡太多的預測,特別是股市的高低,但不代表我不會評估風險,預測未來。

      刪除
    8. 簡單一個例子,股神買入航空股,其實佢亦作出評估油價較長期平穩,試問如果佢不作這宏觀評估,怎會貿然進入這曾嚇人的市場。

      刪除
    9. 我同意宏觀環境極複雜,難於單向預測,但若資產因宏觀經濟累積過量風險,我覺得必須作出防範。

      刪除
    10. 另外,某些結構性轉變亦要在推測,如科技的重要性亦是近年社會的變遷,亦需觀察評估。

      刪除
    11. 關於宏觀息口,我肯定股神對長債有作出防範,因為宏觀經濟影響這市場累積龐大風險,佢一樣會早於儲局縮短債期。
      當然,佢不會透露佢對息口的部署。

      刪除
    12. 我沒有否定下而上的投資,其本上,喜歡看年報的我,亦喜歡數據觀察,我不覺得銀行股的回報出現極大的劣勢,相對整體行業。

      刪除
    13. 想請教你最看好的3隻股票,看看你向下的功力,相對銀行及地產股的往績(我重注板塊),俾機會小弟學吓嘢。

      刪除
  4. 友邦在下星期二公佈業績, 我相信佢盈利有增長, 下半年投資有好轉, 加息期要找負債低股票, 不會加重成本.
    Reits 都有大公司背後支撐, 加上穩定現金流, 很多銀行願意低息借俾這類公司, 保持營業額, 而且特朗普都不想強美元, 加息不會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友邦的基數並不高,絕對有盈利增長的需要。
      關於REIT,我同意業績理想,收租股天生現金流強,再加通脹,如虎添翼。
      我持大量收租股,當然明白它的優勢,特別是走本地市場。
      我密切注意儲局會議。

      刪除
  5. 價值兄你買咁多隻股票,分到咁散基本上回報就等如大市,倒不如買ETF。

    回覆刪除
    回覆
    1. 似大市,有點似。
      但我喜歡做獨立股東,比例上亦可控制到。
      如地產股,我側重新地及信置,但ETF較側重新地長地,這有點分別。
      當然ETF內,我不喜銀娛,但偏要被動式買入。
      我亦可因而ETF內的各公司週期而作出一些調節。
      過程會傷神,但可訓練思考,當然不喜歡用腦,亦可直接交給ETF被動式地買。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