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16

4/11/16 投資日誌 再辣招



今午,政府召開記者會宣佈劃一調高住宅印花稅,力度而言,我認為是重量級,買入一個四百萬細單位,印花稅是六十萬,要儲六十萬,對一般打工仔肯定不易。至於首置人士維持以往稅率,市場需政府較嚴謹的詮釋。

市場成交肯定大幅凍結,包括一手及二手市場,當然樓價會否調整,中長期而言,我認為與息口及負擔能力較大關係,但問題來了,假設樓市真的因上述二個因素失去以往樓市的勢頭,要調整時,由於成交效率太低,好似戲院走火,因逃生門太窄,你想逃也逃不掉了。

地產股無可避免會有所調整,我強調,我未買夠,我會繼續吸納調整足夠的地產股。

後記 5/11:
情況可能較好,稅率只涉及DSD,因早前提及的六十萬非由一般打工仔負擔,而是由收租投資者負擔。

21 則留言:

  1. 這個顯然連買樓收租達致財務自由方案也堵塞埋, 要達到類似效果可能需要買好大手收租股或reits代替, 否則只有繼續老鼠跑圈,繼續做rat-ride。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時樓價已到政府無法接受,政府歸咎於所有投資需求,這問題很複雜,政府真的要想想問題的根源。

      刪除
  2. 搞甘多花臣只會令樓市越來越K型。
    一日供應唔到位,搞咩都冇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不願貨幣收緊,所能選的方案變得少,我很懷疑是否升勢來自供應不足。

      刪除
    2. 升市大部份的原因,唐某相信是出於QE及長期低息所致,而供需只是另一因素。

      刪除
    3. 因此,如息率仍低企,我同意樓市想大調整並不易。
      但息率這東西,大家要有足夠的警覺性。
      息率在資產市場非常關鍵,但我們難於掌握息率及通脹,包括儲局主席,如果在現時接近轉折點,樓價亦在撲高,我們需提高所有警覺性及風險管理。

      刪除
  3. 換樓都斷埋,看來要入現金流強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基本收息股已不算平。
      換樓應該仍是可退稅。

      刪除
  4. 投資者將會完全絕跡二手市場,但相信全轉到一手,因為發展商將提供優惠。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本港售樓毛利平均約30%,回15%給買家,地產商豈不是變了微利商.

      刪除
    2. 我都想看看發展商怎定價,學吓嘢。
      放棄這投資客,或者放棄毛利,因要付出多以往10%,不是小數目。

      刪除
    3. 樓下的兄弟都說,「羊毛出自羊身上, 所謂回贈, 只會在將來更貴的樓價上反映, 其實最終還是買家所負擔罷了」

      刪除
    4. 況且,現在買一手的,還有其他用家,不一定是純粹投資者。

      刪除
    5. 我同意一手買家有用家及投資客,當然投資客佔一個不輕的比重。

      刪除
    6. 當一手樓既銷售手法嚴重向大手投資客傾斜,自用客其實不多。

      1. 購買多於一個單位的投資客(A組客)可先向發展商買樓,發展商亦會提供稅額回贈,而小買家只能選購賣剩蔗。

      2. 換樓客亦要在買新樓後、賣舊樓前被政府零息扣起數十萬,先賣的話卻要擔心買不到樓而變無殼蝸牛。這辣招連換樓客帶來的供應打斷,二手樓將繼續缺盤。

      結果二手成交冰封,一手樓提價再回稅額優惠給投資客,造成一手樓被投資客及外地買家壟斷,本地租客繼續幫業主打工,阿門。

      刪除
    7. 我同意大發展商優惠大手買家,在商言商,並沒問題。故現在一手價並不平宜。
      我同意現時影響換樓客,即使可退稅,反而一手能付過渡貸款。
      現時措施對各方不利,但無辦法解決,只有逐步調高利息,問題才可解決。

      刪除
  5. 羊毛出自羊身上, 所謂回贈, 只會在將來更貴的樓價上反映, 其實最終還是買家所負擔罷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這樣,亦會加速消費者的負擔極限。
      政府企圖干預經濟,但它已無他選。

      刪除
  6. 我粗略計過四大發展商,香港售樓毛利率約30%,若幫買家交15%稅,毛利降至14-15%,樓宅一般要3-4年才能完成,一個售樓項目平均每年毛利<5%,扣除經營成本,地產商嫌乜?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只會做成本港地產商繼續推高樓價,用以增加毛利或干脆封盤不賣,那時香港樓市會變得更加K型.

      刪除
    2. 這確實對,如新地,有較多收租會較好。
      現時肯定影響周轉,直至價格受接受消化。
      價格真的無極限,我真的很懷疑。

      刪除